學名
Dysomma melanurum  
發音 
Dysomma melanurum黑尾前肛鰻
by: 海洋大學陳鴻鳴老師研究室 楊瑋庭
命名者 Chen & Weng, 1967 棲息深度 100 - 300公尺
中文名 黑尾前肛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合鰓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0 Synaphobran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尾前肛鰻 
最大體長 2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合鰓鰻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東港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陳餘鋆, 2002. 臺灣深海鰻類的分類,分布,柔軟器官及以腦部形態與尾鰭骨骼探討真鰻類及糯鰻亞目之親緣關係; 楊瑋庭 , 2011. 碩士論文:臺灣合鰓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 Chen, J. T. F. and H. T. C. Weng, 1967. A review of the apodal fishes of Taiwan. Biological bulletin, Tunghai University, ichthyology series, number 6, No. 32: 1-86.; Robins, C. H. and C. R. Robins, 1989.Fishes of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1(9): 207-252.; Smith, D. G. , 1999. The living marine th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3(1): 1658-1661.  Böhlke, J. E. 1949 Chen, J. T. F. etc. 196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hen, Y. Y. etc. 1995 
典藏標本 NMMBP05284 NMMBP05470  
英文俗名 Shortbelly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下頜長大於上頜長,體色呈白色,體表有黑色斑點;前鼻孔具有皮瓣突出,開口朝斜前下方,後鼻孔呈拉長橢圓形,眼眶下有3個感覺孔,眼眶上有4個感覺孔;鋤骨齒總共5顆,沒有前上頜骨篩骨複合齒;背鰭前脊椎骨數13,肛門前脊椎骨數14,總脊椎骨數136,肛門前側線孔數11-15,尾鰭鰭條數11-15,胸鰭鰭條數11-14。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15.6%,尾長83.3%,軀幹長4.4%,鰓孔位體高4.6%,肛門位體高5.5%,背鰭前長15.6%,頭長11.9%,側線長90.2%;與頭長的百分比:上頜長52.3%,下頜長46.8%,眼窩間距11%,吻長19.4%,眼徑長6.1%,胸鰭長19.4%,鰓孔長22.9%。各部位與體全長比例:肛門前長度6.4,尾長1.2,軀幹長22.5,鰓孔位體高21.6,肛門位體高2.4,背鰭前長6.4,頭長8.4,側線長11.1;與頭長的比例:上頜長1.9,下頜長2.1,眼窩間距9,吻長5.2,眼徑長16.3,胸鰭長4.4,鰓孔長14.4。(陳鴻鳴、楊瑋庭)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中上層水域。一般多被以200-300公尺深之底拖網所捕撈,捕撈時會與成群銀漢魚一起上岸,屬中上層水域魚種。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地理分布

發現於臺灣南部之魚種。 

漁業利用

罕見的合鰓鰻科魚種,僅供下雜魚利用及學術研究使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